耳朵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,和眼睛一样,是我们感受生活、感受大自然的重要通道。但近年来,受环境、工作节奏、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影响,因听力下降使得人类耳朵出现残疾的人越来越多,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也出现逐年增高的趋势。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,突发耳聋时,究竟该怎么办?日常生活如何做到正确用耳?为此,记者采访了南京明基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戴大春。
“突聋”逐年攀升,且有年轻化趋势
日常生活中耳聋并不少见,耳聋原本多发于中老年人,年龄在50岁以上的发病者占大多数,但是随着现代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,目前突发性耳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,到医院看耳疾的年轻人越来越多。
小周(化姓)是研究生在读,经常出入实验室的他,怎么也没有想到,一次实验室意外让他几乎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听力。据接诊医师戴大春主任介绍,小周在一次常规的实验过程中,实验器材突然发生爆炸,虽没有威胁到生命,但他突然就听不见了,到医院诊断为“爆震性耳聋”。
戴大春主任很遗憾地告诉记者,小周虽然经过积极治疗,改变了一部分听力,但却没有得到完全恢复。“爆震性耳聋”虽说听起来有些陌生,但每年春节期间,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“爆震性耳聋”时有发生。“由于很多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不够明确,加上我们耳蜗的位置相对特殊,一旦发生‘突聋’,并不是百分百完全治愈的,只能通过恢复听力或借助人工耳蜗等手段,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。”因此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保护我们的耳朵,尤其在嘈杂、有爆震性危险的环境中,一定要做好耳朵的防护,保护听力。
抓住“突聋”72小时黄金治疗期
戴主任介绍,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神经性听力损伤,常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,可伴有耳鸣、耳堵塞感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熬夜疲劳、精神压力大,再加上一些外界的刺激,例如饮酒、不健康饮食、失眠等因素都是罪魁祸首。
在临床中,突发性耳聋有72小时黄金治疗期,越早治疗听力恢复的可能性越大。“突发性聋的治疗时间窗特别重要,一旦得了突发性聋,必须要进行抢救性治疗,越早治疗,治愈率越高。也就是说,发病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。”戴大春主任提醒,突发性耳聋的发生,除上述诱因外,病毒感染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,以及内耳肿瘤等疾病也是造成听力受损的重要因素,一旦发现听力受损,一定要尽早到健康检查相对完善的正规医院检查就诊。
科学用耳,养成健康用耳习惯
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,戴主任建议,在日常生活中,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,树立科学安全用耳的意识,保护听力,提前预防。
专家提醒,市民平时应避免长时间戴耳机,连续戴耳机的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,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%,最好使用头戴式耳机,在嘈杂的环境里最好不要戴耳机;要学会劳逸结合,避免熬夜劳累;患有感冒、鼻炎等疾病的患者,最好避免潜水和坐飞机,以免造成中耳炎,中耳炎要及时治疗,拖久了也会引起听力下降。
此外,市民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低盐饮食保证睡眠,注意安全用耳,保护听力。如果突然出现了眩晕、耳鸣、耳闷等症状时,要引起重视,及时到医院检查听力,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