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生活节奏加快,人们压力也越来越大,睡眠质量变得越发重要。睡眠质量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。不少人认为打呼噜是“睡得香”的表现,对此,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麻醉科专家赵保建提醒,小心可能患上了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”疾病。
赵保建介绍,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”(OSAHS)是指在睡眠过程中,上呼吸道塌陷、堵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。成人患者一般在7小时夜间睡眠中至少有30次的呼吸暂停,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秒以上,或呼吸暂停指数(每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平均次数)大于5。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”多见于肥胖人群,更年期以后的女性发病率也会增高。
专家介绍,偶尔一次的呼吸睡眠暂停,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,但如果频繁发作,危害就不容小视了。据了解,引发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”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七类:
1、上气道解剖型狭窄,造成气流阻塞。常见的疾病有:鼻息肉、鼻咽癌、扁桃体肥大、悬雍垂肥大、舌肿瘤以及声带息肉等。
2、上气道功能性塌陷:指上气道的扩张肌睡眠状态活性减弱、消失,无法像正常状态时调节上气道腔的开放与关闭,导致上气道塌陷、阻塞。
3、肥胖:肥胖人群的过量脂肪可沉积于上气道附近,引起管腔狭窄阻塞;另外,肥胖人群胸腹部脂肪堆积也可引起上气道塌陷。
4、内分泌因素: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减退、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紊乱与该疾病发生密切相关。
5、老年性水肿:老年期组织松弛,肌张力减退,导致软腭松弛、塌陷。
6、不良生活习惯:吸烟、饮酒等也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。
7、遗传因素,可使OSAHS的发生概率增加2到4倍。
值得注意的是,长时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,患者夜间会有气促、皮肤黏膜发绀、烦躁不安,还伴有睡眠动作异常、失眠、多梦、噩梦等症状。白天可能有晨起头痛、倦怠、过度嗜睡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工作效率下降等现象。此外,缺氧引起的脑损害可导致患者智力减退,记忆力下降,性格改变或行为异常等。研究表明,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缺血性心脏病(如心绞痛、心肌梗死等)的重要因素之一,同时还会引发各种心律失常、肺动脉高压、肺心病和高血压,也是引起脑血管意外和夜间猝死的元凶之一。
赵保建提醒,一旦出现以下症状,需要及时去耳鼻喉科就医:1、晨起头痛、疲倦。2、白天过度嗜睡。3、视力下降:提示眼底动脉粥样硬化。4、夜间睡眠质量差,导致白天记忆力减退、工作学习效率低下、生活质量受到影响。5、合并高血压、心律失常、心肺功能衰竭、卒中等并发症。6、出现精神性并发症:焦虑、抑郁等。7、合并呼吸衰竭:表现为气促、发绀、呼吸困难。8、夜间呼吸暂停间隔时间缩短、次数增加、每次发作时间延长等。通常,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。其中,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病因治疗,如减肥、戒酒、建立侧卧位睡眠习惯,采取正压通气治疗等。目前尚未发现具有确定性疗效的药物,因此药物治疗多为对症治疗,用于缓解症状,减轻痛苦。而手术治疗主要有鼻手术、软腭平面手术(如悬雍垂成型术、舌咽平面手术等)。
专家建议,患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,平时应该控制饮食、控制体重、戒烟限酒。病情未控制之前,禁止驾车外出,避免安全事故发生。接受治疗后,患者应遵循医生指导定期进行复查。患者术后一个月以内勿进干硬、大块以及酸、辣、刺激性食物,注意加强口腔卫生,进食后漱口。防止感冒、避免咳嗽、禁止大声喊叫。最后建议不要从事驾驶、高空作业等易发生意外的工作。